岁岁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岁岁小说 > 大唐好圣孙! > 第一百八十章 你是想死还是不想活(求月票)

第一百八十章 你是想死还是不想活(求月票)

第一百八十章 你是想死还是不想活(求月票) (第2/2页)

见识到大唐天威的阿倍比罗夫,对于大唐自然也是俯首帖耳,一如历史上那般。
  
  他现在已经开始计划,是不是让他的孩子也来到大唐,也学一学那个小野妹子。
  
  凭心而论,他这一米六的身高,在倭国之内也算是小巨人,但是和唐人一比,简直娇小到没了去。
  
  李象当然不知道阿倍比罗夫在想什么,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。
  
  能用就用,不能用砍了就完了。
  
  留着他无非就是多一个带路党,到时候登陆倭国作战也省时省力。
  
  他现在的下一步计划,就是往鸭绿江那边赶。
  
  建安城已经拿下,下一步就是前往乌骨城。
  
  乌骨城也算是战略要地,毕竟临近鸭绿水,拿下它,基本就等于控制了鸭绿水以东的整个辽东地区。
  
  在和苏定方商议过后,李象点起三万兵马,并苏定方部的一万五千兵马,先于建安城会合,随后开赴乌骨城。
  
  “乌骨城的战略意义,不止我们知道,高句丽人更应该知道。”李象在中军帅帐当中,用手中的棍子指着地图说道:“若是我们进攻乌骨城,泉盖苏文定然不顾一切,前来援救乌骨城。”
  
  “若是泉盖苏文放弃,又当如何?”苏定方迟疑地问道。
  
  “不,泉盖苏文不会放弃的。”刘仁轨忽然说道:“首先,我们的人相对于高句丽人来说,并不占据优势;其次,还有郡王在军中,只要他不傻,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,想要活捉郡王,逼迫圣人退兵。”
  
  “正则所说,也是我的意思。”李象笑着说道:“高句丽人若是坚壁清野,闭门不出,这安市城恐怕一时半会儿还真无法拿下;若是等到进入九月,辽东天气转冷,对我唐军不利,所以我的意思就是,引蛇出洞,让高句丽人主动出击,我们则寻找其主力,将其一举歼灭!”
  
  “可是……”张金树犹豫道:“我们只有四万五千人,高句丽可战之兵尚有数十万,以寡击众,若是万一有个闪失……”
  
  “难道因为闪失,就不打仗了吗?”裴行俭敲敲地图:“正因为敌强我弱,才能够将他们吸引到乌骨城!”
  
  说着,又看向李象:“那个,这种事情末将等人去就可以了,郡王乃是千金之躯,万万不可和我们一起冒险。”
  
  “什么话?”李象笑了:“这个计划是我提出来的,自然就要我去执行,岂有让弟兄们在前方冒险,而我自己在后方贪生怕死,得过且过的?这件事就这样定了,晚间我给圣人发报,告诉他我军下一步的计划。”
  
  既然李象都一锤定音,其他人也不好去反驳什么。
  
  还能说啥?人家才是行军大总管(代)兼登州大都督。
  
  李象到达乌骨城的时候,军报也传到了老李的那边。
  
  李世民看到李象如此冒险的行为,气得头发都快炸了起来。
  
  “他以为他是谁啊!”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将军报拍在面前的案几上:“几万的人,就敢孤军深入,他以为他是霍去病吗!?”
  
  “陛下息怒。”长孙无忌在边上劝道:“郡王这是有圣人之风……”
  
  这话说的……李世民一下就上头了。
  
  毕竟李世民以前打仗的时候,不是在被敌人包围,就是在被敌人包围的路上。
  
  老李打仗就是这个风格,跟二哈似的,撒手就没。
  
  但是问题在于,李世民他一般都是看似被别人包围,实际上则是……比如武牢关大战,用三千人包围十万人,这就是老李的风格。
  
  天纵之才,不过如此。
  
  若是杨二但凡像个人,我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比霍去病还吊的少年将军。
  
  可惜,一个人的奋斗,固然要靠个人的努力,同时也要兼顾历史的进程。
  
  我一个唐国公府二公子,怎么就当皇帝了?
  
  总之,李世民在气恼之余,也在心底暗暗认同李象。
  
  同时他也分出五千骑兵,命尉迟恭带领,前往乌骨城援救李象。
  
  这部分的援兵,没有被李象计入,毕竟他也没指望老李能到的多快。
  
  在乌骨城的身后,就是李象的登州水师,若是战事不利的话,还可以从水路溜走。
  
  消息传入高句丽的速度,要比传往唐军的速度快得多。
  
  渊盖苏文得知李象率军攻打乌骨城的消息后,真是又惊又喜。
  
  惊的是,大唐在打安市城的同时,竟然还有余力去打乌骨城。
  
  喜的是,攻打乌骨城的只有四万多人,并且领头的还是大唐皇孙。
  
  只要能够活捉大唐皇孙,用他为人质胁迫李世民签订退兵条约,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
  
  他联合在平壤城中的百济王扶余义慈,并且催促国王高藏御驾亲征,与百济王一同兴兵三十万,前往乌骨城救援。
  
  高藏起初有些不愿意,但是渊盖苏文只是一瞪眼睛,高藏就不敢反对了。
  
  考虑到对方也是皇帝御驾亲征,而百济王扶余义慈也是御驾亲征,渊盖苏文觉得自己这一方不出一个君王的话,多少有点不像话了。
  
  阴差阳错之下,在小小的乌骨城周边,竟然同时凑齐了三个王。
  
  按照等级,李象也的确是王。
  
  别拿郡王不当王,别拿豆包不当干粮。
  
  六月二十日,李象率军攻破积利城,得粮十万石,俘获人口两万余人。
  
  他在积利城停留了三日,并且给水师传信,分了两千余人驻守积利城,并且将城中人口通过海运的方式,运回了登州。
  
  打仗嘛,打的就是人口。
  
  高句丽人实际上就是汉人,大部分都是当年箕子朝鲜,卫满朝鲜的后代,实际上都是汉人后裔。
  
  这些人口都是登州城所急需的,最近环渤海的建设蒸蒸日上,登州城也不再能够从周边地区吸纳人口,登州都督府长史冯清愁的可是一个头两个大,经常性地给李象来信抱怨。
  
  李象当然记在了心上,在高句丽这边打完胜仗,那自然是要把百姓都迁移回内地的。
  
  当然,这也不是害民之举,毕竟辽东苦寒之地,哪有登州来的香?
  
  (求月票)
  
  (本章完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