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岁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岁岁小说 > 独治大明 > 第二百三十章 百家刊明,镇南檄文

第二百三十章 百家刊明,镇南檄文

第二百三十章 百家刊明,镇南檄文 (第1/2页)

北京城,正被一片阴云所笼罩。
  
  随着秋闱结束,整个京城虽然有很多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,但亦有更多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的落榜者。
  
  “乡试一直重四书,此番不公正!”
  
  “刁民册是何册,此事当在卷中加以解释!”
  
  “若是早知道重策论,老夫便不会日夜钻研经史!”
  
  ……
  
  一夜青楼风流不解愁,醉醒无法解开心中的结,众多的落榜书生仍是无法释怀,对恩科乡试题目偏重策论显得愤愤不平。
  
 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是此届才出现,哪怕规规矩矩考试亦会有唐伯虎一类的舆论风波。
  
  只是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,每届顺天乡试都有几千人参加,最终被录取的新科举人仅仅只有一百三十五个名额,注定是不可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心愿。
  
  八月底的京城,天气已经渐渐转凉。
  
  事情确实不凑巧,这头刚刚结束秋闱,三四千名考生正处于失意之时,结果京城突然曝出刘大夏全家被汪直烧死和张贞在朝会上死谏。
  
  前者是臭名昭著的太监行凶,后者则是大明贤臣以死谏阻止皇帝犯错,一个要进行痛批,一个则值得褒奖。
  
  这两件事情迅速在京城的酒楼、茶馆和青楼等公众场合传来,连同说书人都已经开始绘声绘色地诉说“汪直锁门纵火烧刘大夏满门”和“张贞以死撞石狮阻西南糜烂”。
  
  阴云下的北京城,显得暗流涌动。
  
  “汪直如此行径,人人得而诛之!”
  
  “刘大夏一家数十口人命,定要让阉竖血债血偿!”
  
  “有明以来从未有宦官纵火灭贤臣满门,当将汪直凌迟!”
  
  ……
  
  在汪直锁门纵火烧刘大夏满门一事上,大家的矛头纷纷指向汪直,京城的舆论一致要求朝廷对汪直明正法典。
  
  “刘大夏所供的西南档案位置是假的!”
  
  “刘公哪怕看到自己家人被烧死,亦是以西南百姓为重!”
  
  “如此心怀西南百姓的好官竟然被人烧死全家,天理何在?”
  
  ……
  
  有关刘大夏招供的事情得到了美化,由于安南档案并没有在建州档案的位置上找到,刘大夏顿时变成一个铁骨铮铮的直臣。
  
  虽然刘大夏这种罔顾全家性命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不教,但文人的嘴历来都十分双标,对刘大夏的行为赋予大义的名分。
  
  至于张贞为阻止战事而撞死在石狮前倒是声音小上许多,毕竟此次主战的是内阁、六部和皇帝,并不是一帮词臣能够完全主持京城舆论。
  
  当然,朱祐樘“逼死”大明第一贤者张贞的事情注定很难平息,有关暴君、残暴、无道等词汇在阴暗处愤愤地响起。
  
  这两件事情如此迅速在京城传播且发酵开来,自然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,而且煽风点火必定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一帮人。
  
  傅瀚是地地道道的翰林官出身,去年从翰林院调任国子监祭酒。
  
  虽然朱祐樘一直有意打压词官,但历来国子监跟翰林院有着紧密的联系,像国子监祭酒一直都默认是由翰林官担任。
  
  师者,传业受道解惑也。
  
  只是在实际的师生关系中,很多弟子其实是老师的“炮灰”,特别是在两党的争斗过程中总会冲到最前面。
  
  傅瀚得知自己所教导的十名刚刚中举的弟子相约前来拜见,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,却是知道这十位弟子能助自己将风波再往上推一推。
  
  朱祐樘有明君不做,偏偏要做暴君,准备下地狱吧!
  
  西苑,养心殿。
  
  一缕缕青烟从铜炉中弥漫而起,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。
  
  身穿常服的朱祐樘坐在御案前处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,似乎没有受到京城这场舆论风波的影响,正投入于日常的工作中。
  
  “沿河各州县务必加强河堤巡查,严防百姓掘堤引水……”
  
  朱祐樘批示手中的奏疏,虽然黎朝的战事十分的重要,但国内的事务同样不少,亦需要他着手进行处理。
  
  像黄河的河堤需要加固,辽东的粮仓亦要继续夯实,湖广的清丈同样不能松懈,大同对蒙古亦需要继续渗透等。
  
  亦幸好朱祐樘拥有二十一世纪处理事务的逻辑思维,不然一般的帝王恐怕是吃不消,最终被迫将权力下移给内阁或司礼监。
  
  至于最关心的安南档案去向,虽然还没有成功地找到,但却是有了比较意外的收获。
  
  有人先一步将信息传回京城,致使京城这边将安南档案进行转移,而这京城的暗涌中确实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势力。
  
  “这位真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吗?”
  
  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站在这里已经有一会,看到朱祐樘从容不迫处理奏疏的模样,眼前这位当真是越来越具备帝王之相,致使他们不由得再度自我怀疑起来。
  
  朱祐樘将手中的奏疏处理完毕,便对等候的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道:“百家院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?”
  
  “回禀陛下,人员都已经陆续就位,百家院两京十三省下设的分院已经设立完毕!”翰林侍讲张升当即认真拱手,脸上闪过一抹做事后的兴奋。
  
  朱祐樘从这两位比较年轻的翰林身上看到了干劲,便轻轻地点头道:“百家院重在一个鸣字,朕希望你们能够摒弃所有偏见,公正地向天下传播各种学说!”
  
  “遵命!”张升和谢迁当即响应。
  
  新成立的百家院挂在内阁下面,张升出任百家院院长,谢迁出任百家院副院长兼《明》刊的总编。
  
  “陛下,这是第一期的《明》刊,还请过目!”谢迁显得更加的机敏,仅是朱祐樘的一个眼神,当即便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刊物上呈。
  
  刘瑾从谢迁手里接过这一份刊物,发现封面竟然是一个竹林图,而后恭恭敬敬地递送到朱祐樘手里。
  
  朱祐樘前世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自然知晓媒体咽喉的价值,某世界首富不惜高溢价收购便是看到其实能引导舆论的价值。
  
  文官集团之所以能够这么强盛,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掌握“文字技术”,同时有着大量的弟子作为传播载体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