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6章 授业 (第2/2页)
必须得有谋臣,甚或大将自己就懂兵法,不然小打小闹还行,赵柽可自家带兵,各种军事在眼皮底下,可以随时纠正。
可真的到了风云聚会,剑指天下的时候,哪里只会一两支队伍,说不得分兵多少处,到时根本无法个个盯得仔细,随时都得将领们自家拿主意,说不定错误频出,就算赵柽定下战略不变,下面也可能不懂、不会、不知怎么执行,说白了,其实就是离开赵柽,大部份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仗!
赵柽手下除了吕将、李彦仙、张宪三个算是熟读兵法外,杜壆、杨志、徐宁都只能算半个。
至于鲁达、史进、武二郎等人却是根本没有读过了。
下面的卫长们,有的才勉强认字,看些战报信件,连兵书的模样都没瞧见过。
所以赵柽思来想去这般不行,与其等待那些能人异士、隐者高人主动来投,还不如自家教一教下边呢,就算教不太好,可总也教不坏不是?
便趁着空隙,给一众人等上起课来。
他这时给众人讲的是孙子兵法,孙子兵法乃是兵书之祖,历史上流传下来最早、最基础的兵书。
想要学兵绝对绕不过这本兵书,但赵柽不可能逐字逐句,一点不漏地给众人从头讲起。
要知道兵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领悟贯通的,他也没那么多时间讲得完整详细,何况各人天赋不同,未必相同领悟。
他只是将孙子兵法基础的部分讲述了一下,让众人知道为何行兵,何时行兵,行兵需要什么条件,需要什么准备,然后就开始具体讲起用兵来。
这个才是重点,对于下面的军官来说,为什么行兵打仗其实一点都不重要,够不够行兵打仗的条件,也都与他们没太多关系,那都是主帅主将要考虑的,对于卫长这个层次来说,取胜的谋略,才最为重要。
赵柽给他们讲的用兵第一谋,就是孙子兵法里的火攻篇。
因为他常使火攻,擅使火攻,早在打方腊之时,江宁、杭州等处就多用火攻。
尤其杭州,一把大火烧得方腊麾下死了七七八八,方腊最后折断臂膀,跳城而走,全倚仗大火攻击。
所以他首先给众人讲用火,而讲用火,就要说用火的主材火油。
征方腊时他便给手下将领讲述过猛火油这东西,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此物,赵柽还曾经叫他们去看梦溪笔谈,上面记载详细,还叫他们自家去市上商人处买来研究,许多将领用这东西晚上照明,结果被熏得七荤八素。
这都是过往之事,在前文发生,不过那时的手下多是禁军将领,如今已经当不成事,还要给眼前众人多讲一遍。
他再拿梦溪笔谈做例,按照江宁之时讲述,事实上在江宁也不是第一次谈论沈括这本书,早在登州出海,与黄觉、雷老虎等都谈过,因为梦溪笔谈里记载过指南针,这是航海的利器。
眼前这些人基本出身西北,不比中原将领不识火油,何况踏入西夏境后又连续使用了几场,便是稍一点拨就明白,以猛火油放火,其实还有许多别的方法,不止那种简单粗暴的直接涂抹点燃。
至于其它火材就都寻常好见了,再无类似火油这等特殊东西,甚至火药赵柽都讲了讲。
此刻已经有了火药,火药是唐代炼丹术士们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的。
到了本朝,火药的使用已经超越了原来炼丹目的,转被用到别的一些地方,不过这时火药是黑火药,威力较弱,造成的伤害很小,在军事上使用之处不多。
在军事上火药因为威力不大,所以没有用来产生动力或推进弹丸,而是作为助燃剂用于火攻战术。
其实和猛火油一样,都是作为火材使用。
除此之外,这时的火药最多则被用于爆竹,供观赏用,也被用于杂技和木偶戏等事,作为一种表演工具,如喷焰吐火,增加节目的娱乐性。
仁宗时,天章阁待制曾公亮组织人手编了一本书,叫《武经总要》,四年而成书。
这是历史上官修的第一部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著作,在这本书里,头次使用了“火药”一词儿。
这本书里共记载了三个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,分别为火球火药配方、蒺藜火球火药方、毒药烟球火药方。
方子里虽然用的东西不少,但制作起来很简单,就算是万一爆炸,也没特别大厉害。
通常的工艺是,把油类、脂类、蜡类熬成膏状,火药配料成粉与膏调和,然后用纸在外面包裹五层,用麻绳捆好,再用松脂或沥青融化包裹一层。
晾干以后,这层壳不仅能保护里面的药不受潮,而且方便从外刺穿点燃。
使用时,用火烙锥把球壳烙透,抛射到敌军阵营,就能起到燃烧、烟雾、散毒的作用。
甚至在此延伸下,还有火引火球、蒺藜火球、霹雳火球、烟球、毒药烟球、铁咀火鹞、竹火鹞、火药箭、火药鞭箭等物生产。
但是,因为火药配方本身的威力有限,所以这一切东西,不管什么蒺藜、毒药、毒烟等,都作为不了真正杀敌的器物,所有花里胡哨,其实最大的作用都只是作为点火燃烧的工具而已。
火油与火药说完,赵柽再针对火攻之术开始举战例解说,从三国时讲起,尤其赤壁之战,说了一个多时辰。
赤壁之战,乃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场火攻谋略,前前后后谋算长达半年之久,而且使火攻之前又有苦肉计、连环计、无中生有、偷梁换柱等般般种种计策为铺垫辅助,实在堪称军事用计的典范大成。
下面众人有听过说三分的,知道一些赤壁故事,有不知道的,直听得目瞪口呆。
就这样,赵柽连续给众将讲了两天兵法谋略,直到这日傍晚,忽然有斥候送来消息,北面顺州的军队开动了……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