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岁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岁岁小说 > 三国之谋伐 > 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

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

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 (第1/2页)

“哦?函谷关拿下来了,下一步要兵进弘农县?”
  
  十一月,青州乐安郡,正在海边看海的陈暮接到了关中来到战报。
  
  看着手中的战报以及刘备后续的行动方针,陈暮轻笑一声,摇摇头,他就知道老大哥会这么做。
  
  跟老大哥相处多年,陈暮太了解刘备。
  
  实际上刘备之所以会选择轻兵冒进,主要原因有三点。
  
  一是冬季天冷,刘备军新到了一批中式棉衣装备,御寒能力比之董军强得多,有了冬季作战多条件。
  
  二是老大哥一心向汉,牵挂着长安的天子,想要尽快除掉董卓,匡扶汉室,有些着急。
  
  三是洛阳到长安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到那么远,满打满算,也不过四百多公里。换算成汉朝的距离,就差不多是一千里左右。
  
  这段距离以每日行军五十里来算,大概要二十天左右,哪怕等后勤补给,差不多三十天,就能杀到长安。
  
  此时依旧是冬季,雪未化,关东联军依旧有装备上的优势。董卓就算知道关东联军杀过来了,但大概率还是难以准备起那么多军队冬装,无法与关东军抗衡。
  
  反倒要是听田丰的,再磨蹭个两三月,就到一二月春天了,雪化了,天气回暖,那么关东联军到棉衣优势就荡然无存,更加陷入苦战。
  
  所以从当时到角度来说,刘备曹操他们之所以这么选择,完全不是什么降智低能行为,反倒是非常高明的战术。
  
  正如德国闪击波兰,不就是因为德国全机械化部队,波兰还是一战游骑兵,有装备领先吗?
  
  但有一点肯定也算是兵行险招,汉末毕竟不是二战,步兵走路也不是机械化部队可以开车,一旦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关中,战线确实会拉得很长,那么后面的补给问题,就是个老大难题。
  
  像后来李世民征高丽,七月出发一路势如破竹,都快打到平壤了,结果到第二年九月份天气开始变冷,士兵难以继续进攻,而且战线拉得太长,导致补给困难,迫不得已退兵。
  
  而且过了函谷关后,还有弘农县、湖县、华阴县、郑县等多处险要关隘。
  
  看谷歌地图的话你就会发现,过了函谷关就是一处小平原地区,在后世,这里属于灵宝市西阎乡。
  
  而在汉朝,这里就是弘农县,又名恒农县,为弘农郡的治所。
  
  这地方,就是一路往关中去的唯一一块平原。
  
  过了弘农县后,后面的湖县、华阴县、郑县等,都处于茫茫秦岭之中,道路艰难险阻,一不适合大型作战,二不适合骑兵作战。
  
  公孙瓒的幽州骑兵,在这里跟摆设没什么区别,需要进入关中平原才有用武之地。
  
  所以三十天杀入长安,其实是理想状态。
  
  如果沿途的郡县拼死抵挡,刘备无法短时间内攻克这些郡县,那么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。
  
  既,在无法快速攻下的情况下,只能一步步前进。
  
  因此站在战略的角度来分析的话,实际上田丰的稳扎稳打确实是正确的策略。
  
  至少步步为营,赢了就继续去闯下一关,输了也不至于溃败,退回上一关继续驻守等补给就行。
  
  但从战术角度上来考虑,刘备曹操他们的打法也不是完全行不通。
  
  利用冬季作战对于董卓的不利,利用各郡县守军没有想到联军敢于发动冬季作战,可以势如破竹一路打入关中。
  
  运气好的话,一路望风而降也说不定。
  
  通俗对比来说,田丰的策略上荀彧诸葛亮式的稳健阳谋型,刘备曹操他们是郭嘉贾诩式的诡谲奇谋型。
  
  正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,还有程咬金的莽夫三板斧。
  
  如果能够在冬天尽快三板斧砍下去,把董卓砍死,那一切都好说。
  
  要是三板斧没有把董卓砍死,让他勉强挡住了,那就是三刀结束,你不结束我结束。
  
  所以这一战,至关重要的地方,就在于董卓能不能挡住这三板斧。
  
  “去,把这份东西送去临淄给郑君。”
  
  陈暮招来侍从,让他去把战报送去齐国,交予郑玄,完善一下《讨董记》的内容。
  
  当然,假如这一战刘备失败了,那肯定不能写是他的策略失败。
  
  单单渲染一下董卓的残暴就行,不然世人就有可能指责刘备轻敌冒进,是他害得这次讨伐董卓失败,取得的效果会适得其反。
  
  所以将来书写出来,还是得陈暮研究,经过一定删减之后,再发表出去。
  
  主要还是以宣扬刘备的光辉形象为主,塑造一个不畏艰险,屡败屡战,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英雄人物。
  
 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。
  
  “这海好美!”
  
  等陈暮处理完事情,罗敷披着白色狐裘,蹦蹦跳跳地跑过来。
  
  “喜欢吗?”
  
  陈暮笑了笑,远处海浪翻滚,虽是隆冬十月,按照阳历就是十一月,海边阳光暖暖照射,徐徐海风轻抚,沁人心脾。
  
  “喜欢。”
  
  罗敷穿着白纱长裙,手里拎着鞋,罗袜生尘,洁白的脚踩在沙滩上,踩出小巧玲珑的脚印。
  
  陈暮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:“那这片大海,就送给你了。”
  
  “啊?”
  
  罗敷扑闪扑闪的大眼睛,小嘴张成o型,羞涩道:“真的吗?”
  
  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  
  陈暮遥望着大海彼岸,我要全世界都知道,这片东海,被你承包了。
  
  “哈哈哈哈。”
  
  罗敷捂嘴偷笑道:“这算是郎君给我的聘礼吗?”
  
  “不算。”
  
  陈暮轻轻将她相拥在怀里。
  
  和罗敷的婚事已经定了,明年年初。
  
  聘礼已经下了,秦家庄的人,也都纷纷开始搬迁到了青州。
  
  毕竟乱世将至,各地豪强世家甚至底层百姓,都已经能够感觉得到变化。
  
  治安开始变差,生活更加贫困,山贼强盗逐渐变多,世道不好,首先会从各地的治安与生活环境中体现出来。
  
  在这乱世之中,能找到一个喜欢自己,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女孩不容易。
  
  年纪越大,也更希望有个家。
  
  这样。
  
  或许也会明白什么叫责任,什么叫负重前行。
  
  看着远方的天空,陈暮心里想着。
  
  ......
  
  ......
  
  乐安的海边如今密密麻麻,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晒盐场。
  
  不止是乐安,包括东莱的海边,同样是如此。
  
  蓼城县,位于今山东省利津县南,也就是黄河的出海口,利津县在黄河北岸,而如今的蓼城县在黄河南岸,古今两县,南北对称。
  
  自从汉孝康帝去世之后,陈暮就已经开始在青州布局。
  
  首先是赚钱,以苏双张世平为代表的商业集团大力发展商业渠道,不仅与天南海北的各路商团都有交集,还有青州周边地区,各大世家、豪强、财团等等。
  
  既然沟通了销售的门路渠道,那么大力发展商品也是必不可少。
  
  之前青州主要出口粮食为主,但随着战乱将近,粮食作为储备物资,必须减少出口,那下一步当然就得发展取代粮食得商品出来。
  
  古代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?
  
  粮草和盐铁。
  
  民以食为天,所以食物是首位。
  
  而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东西,所以是次位。
  
  汉朝百姓用盐以井盐、池盐为主,海盐需要用水煮,春秋齐国时虽然靠海盐富强一时。
  
  但那是因为春秋时整个中国的人口也就那么一千万人不到,各国的井盐加上齐国的海盐,产量低可以满足需求。
  
  到了汉朝大一统,人口剧增,海盐的低产量就没有意义,所以汉朝就开始大量发掘井盐、池盐等。
  
  只是相比于明朝以后,食盐依旧紧缺,如果能够大量生产食盐,将为青州带来巨大财富。
  
  毕竟食物是生活必需品,盐同样也是。
  
  陈暮用宋朝才会出现,明朝才会普及的晒盐法,在山东沿海边境大量铸造盐田,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,收获了大量粗盐,成吨的白色有杂质的盐块被送入海边仓库。
  
  这些盐块取出来后,后面的工序其实就跟井盐和池盐的工序差不多,都要通过水煮,过滤等方式,去除杂质,变成精盐。
  
  也许有人说,既然这么麻烦,为什么不直接搞井盐池盐,岂不是少了一道工序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